省名中医杨叔禹教授妙解“安溪铁观音,好喝一身轻”
来源 :安溪报 时间:2019-01-08 11:54 浏览量:

本报讯 (记者洪金示)在我县首届中医文化周活动中,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省名中医杨叔禹教授,作《茶与中医》健康养生论坛,从中医角度解析“安溪铁观音,好喝一身轻”。

茶道保健“有品味”

“安溪高山多,地势高,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出好茶,晚上有寒霜,早晨有朝露,白天有骄阳,得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精华,这就是铁观音茶。”

杨教授说,如今人们常常讲起茶艺,仅在技艺层面,而古人则奉之为“茶道”,这其中有着博大的文化蕴意和寄托。茶道在唐朝就很兴盛,那时是贵族专享的,茶从高山采摘,到繁复加工过程,再到饮用,何其珍也!在当时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得到,文人也给茶赋予很多内涵。

茶道有十字真言:“色、香、味、形、水、器、时、温、烹、礼”,是门清韵高雅的艺术。除了色、香、味、形,用水、器皿都有讲究。水,不是一般水,现在泡好茶至少得用矿泉水、山泉水。“古人对水很讲究,如《红楼梦》大观园里就提到很多关于茶的细节。”杨教授谈到,有一次贾宝玉和林黛玉泡茶时说:“把我们去年弄的雪水拿来”,这雪水是春天从梅花花瓣扫下雪融化而成,是很洁净的水。“器”,则要用陶器、瓷器,不能用铁器、铝器。

杨教授指出,饮茶时间、温度、度和烹泡等环节,都与健康有关。所谓“时”,指饮茶有时,空腹饮茶宜慎,饮时可用些茶点,饮后半小时左右应当进食。有的人“醉茶”,出现头晕,出冷汗,可能是低血糖反应。茶虽可消食,但也不宜饭后立刻饮茶。所谓“温”,就是既不能凉,也不能太烫,太烫对口腔、食管粘膜不利。说到“礼”,古人将很多礼仪、礼数都赋予在茶。闽南人尚义好客,请茶、奉茶、敬茶是一种不可马虎的礼节,展示君子为人之道。茶道,体现了安溪人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高品味。

药茶同源“一身轻”

“人们最早把茶作为解毒之物,作为一种药,自古药茶同源。”杨教授说,茶是人类的伴侣,中华民族最早认识和使用它,在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轻身,少卧,明目。”杨教授解释说,“益思”,即清脑提神,清脑爽精神,饮茶令你神清气爽!写文章、想大事、讨论难题大脑风暴,泡杯茶,可促进思考,活跃思维,让人更有创造力。“少卧”,就是提神、醒神、解除困倦。

“‘轻身’,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喝一身轻’”。杨教授认为,轻身,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瘦身、去脂、减肥。现今女孩时尚苗条,追求骨感身材,男子要降血脂,这茶是一宝!另外,茶可利水去湿气。中医学认为,湿性重浊,体内湿多使人头身困重、沉重。饮茶可以利湿。

“一身轻”的另一层含义,指茶令人心情放松、轻松。清心除烦恼。茶微苦,性微寒,可清热,去烦消;品茶的过程,让节奏放慢,脚步放缓。《红楼梦》提到:一口牛饮,两口为喝,三口为品。饮茶,一口牛饮,是为了解渴;二口为喝,体验着入世的情怀,感知着真实的世界;三口为品,回首前尘往事,一笑而过超然物外。现代人压力大,事繁、心急,躁动、燥热。品茶使人静,心静自然凉,静能生慧。

杨教授认为,铁观音茶除了有“清心除烦恼,清脑爽精神”作用,还有“清胃化食积,清肠利小便;清肝明双眼,清肺扫痰霾”之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茶……有下气消食之功”“下气,胃以降为顺,以通为补。半发酵茶可化食积,是治疗小儿食积,口臭验方。”杨教授谈到,在门诊常遇到一些小孩子不爱吃饭,瘦瘦巴巴的,喊肚子疼。最简单的办法,可用多年老茶加点神曲,及炒麦芽、炒谷芽、焦楂,煮一煮喝,可以消食。

饮茶,可清肠利小便,去湿气。增加水分,也有利于润肠通便。“中医有个经典名方‘导赤散’,就是利尿的,用来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很好。”杨教授介绍,肝开窍于目。茶,味苦,微寒,能清肝火。常见到肝火大的人眼睛红赤,眼眵多,通过清肝就可明目。这也与茶道的精神“和”与“静”,相符。

《本草纲目》:茶去痰热。“治风热痰涎,痰喘咳嗽,风痰癫疾”。茶可涤除烟害,涤除雾霾,清洗呼吸道。“我们每天遭遇烟尘、尾气、雾霾,怎么办?喝茶。茶入肺,对肺及支气管有好处。”杨教授结合现实生活事例,语言通俗易懂,表达简洁凝练,让与会者享受一场中医文化盛宴。

从中医思维,万物皆为药,遍地都是宝,杨叔禹教授对铁观音的保健养生功能具有浓厚兴趣,在中医文化周启动仪式上,他还与县中医院签订“中医药与安溪茶健康”养生研究课题,尝试从中医角度诠释“安溪铁观音,好喝一身轻”的真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