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镇
来源 :凤城镇 浏览量:

凤城镇位于安溪县东部,西溪北岸。县政府驻地,系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镇面积13.26平方千米,人口62915人(2006年)。辖16个社区、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下西街。漳泉肖铁路,省道205线、306线、212线过境。城北凤冠山上的东岳寺,城南安溪文庙建于宋代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乡镇概况

凤城镇地处安溪县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东经118°10′,北纬25°04′,距泉州58公里、厦门86公里、漳州90公里,东与参内乡、城厢镇相连,西南与城厢镇接壤,北与魁斗镇毗邻,面积13.26平方公里。凤城,因城北凤冠山形似凤凰展翼而得名,这里“三峰玉峙,一水环回”,素有“龙凤名区”的美誉,历史以来是安溪县城的所在地,著名的侨乡和文化古镇,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安溪县碉堡

 

历史沿革

凤城镇历史悠久,自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置县始,一直是安溪县治所在地。自古以来,隶属多有变更。宋、元为归善乡永安里,明、清为归善乡在坊里。民国期间先后属县城区、城苑镇。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龙城区、第一区、城关区。19582月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8月属城关区,美法、先声、上山属城厢人民公社,吾都属仙苑人民公社。19654月成立城关镇,1969年并入城厢人民公社,19808月恢复建制镇,辖祥云、上西、下西、小东、东北6个居委会和美法、上山、吾都、先声4个大队及同美农场。198111月改为凤城镇至今,1995年后,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总量不断增多,辖区面积从原来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13.26平方公里,现辖上西、下西、南街、祥云、东北、小东、凤山、东岳、朝阳、先声、北石、凤明、华新、龙湖、祥都、朝凤16个社区居委会,吾都、上山、美法3个村委会和同美农场。至2006年底,总人口数20748户、62915人。

 

气候环境

凤城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5℃—21.3℃,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无严寒。全镇山地面积1502公顷,森林覆盖率31.2%,耕地面积26公顷,播种面积86.7公顷。

 

镇区建设

1991---1998年,凤城镇配合县政府对城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1996--1998年,创建占地分别为30公顷、16公顷的美法工业区和吾都工业区。1999年,筹资100多万元,建设安溪深内水果批发市场,开始集团化经营。2000年始,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大同路、中山路、工会、城东、龙津等12个旧城区改造工程,启动龙湖山庄、锦绣家园等新区建设项目,建成凤山新城、新加坡花园、富贵特区、富华林美花园、世纪广场、亿龙城市花园等现代商住小区,并实施夜景工程。2005年后,投资5000万元在城区主、次干道安装路灯1.4万盏,亮灯率达95%20074月,配合新村建设,在上山上场清溪桥头新建多功能农贸市场。2007年,新建凤城镇派出所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是年,全镇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

 

旅游资源

安溪文庙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名胜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秀甲江南”的安溪文庙,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凤山旅游区,唐代黄纲墓,南宋印书局旧址,中国籍阿拉伯后裔侨居遗址,明代雁塔,“八闽第一”的清溪城隍庙,先贤廖俨纪念馆,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等。经历代精心保护,合理开发,构成了以东岳寺、城隍庙、茶叶大观园为主体的凤山森林公园和大龙湖旅游水上休闲乐园,形成了景观独特、环境优美的茶乡安溪黄金旅游线。

位于旧城区南隅(今大同路东侧)的安溪文庙,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绍兴十二年(1142年)迁于今址。历代是崇祀孔子的地方,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闽”之誉。安溪文庙背踞凤山,前滨龙津,笔峰拱峙。自始建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近900年间,历经重建、重修、增建达30多次。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邑人李光地等组织工匠到山东曲阜孔庙参观,四年后用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的重建和维修。

安溪文庙现存建筑为清初重建之遗物。宫殿式建筑,立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呈长方形,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5米,总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左右呈对称排列。自南至北有泮池、照墙、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谕廨,东有明伦堂,周围绕以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其核心建筑大成殿为重檐庑殿式,平面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485.9平方米,四周有明廊。殿内当心间的屋顶构造,采用莲花如意斗拱,纵横交错,繁复重叠,构成穹窿形藻井,俗称“蜘蛛结网”。它悬空倒挂,不用一钉而托起,负荷万斤梁架而不倾,构设精密,技巧绝伦,藻井当心间尤为别致瑰奇,是古代建筑美学深刻而完善的体现。

安溪文庙的整座庙宇装饰题材以龙凤为主体,衬以人物、鸟兽、花卉,飞金走彩,荟萃木、石、砖雕刻及剪瓷、堆贴之大成,工艺极其精湛,尤以戟门内外、大成殿前的四对石龙柱及月坛正中陛石的云龙戏珠的石雕最负盛名。戟门外和大成殿前的内对辉绿岩龙柱,外盘翔龙,龙的造型灵活生动,似腾欲飞,栩栩如生,线条古朴流畅;戟门内及大成殿前外对白色花岗岩龙柱,雕工粗犷,龙的造型笨拙而不失风度,张牙舞爪,形神兼备。陛石的辉绿岩云龙戏珠石雕,龙首在上,龙边伴有浮云,下有海水波涛,姿态生动,构图得体。文庙殿堂的木雕艺术同样令人赞不绝口,尤其是大成殿内金柱内与挑尖梁交接处的镂空木雕,云龙神态生动,狮子、麒麟长有薄翼,颇具神话色彩,更为国内建筑中所罕见。

安溪文庙是中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同类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它工程宏大,艺术精湛,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当高,充分显示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反映当时安溪物质文化的高度成就。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证。1985年10月,安溪文庙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侨胞李陆大、台胞陈植佩捐资,县政府主持重修。在2006525日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安溪文庙又榜上有名。文庙前现建有龙津公园。

位于凤城镇北郊的凤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规划区总面积179.7公顷。景区内不仅有千年古刹东岳寺,还有城隍庙、廖长官纪念馆、詹敦仁纪念馆、孔子龛遗址、革命英雄纪念碑、凤山大弥佛、茶叶大观园等,并建有涵虚阁、三得亭、映月亭等诸多亭榭、景点,正在建设中有明德楼、观真亭等。同时,还配套建设座椅、绿化工程(种植凤凰木等特色的绿化苗木)以及夜景工程等。它以其山清、林茂、气爽、刹古,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游步道曲径通幽,而成为民众登山健体、休闲避暑、游览观光、品茗谈心、宗教朝圣的绝佳去处。

东岳寺,原名东岳行宫,坐落于凤山山麓,早在800多年前就被宋代理学名家朱熹标点为“凤麓春阴”,名居“清溪八景”之首,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19851021日被确定为安溪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寺始建无考,宋县令李铸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康、乾年间(16621795年)遗物。1988年,侨贤王瑞璧、唐裕集资倡修,并增建集贤堂、晦翁亭、荷池,重建释子寺、池头宫等。台胞及海外信众先后增建山门、弥勒造像及其他园林设施,使“凤山胜境”更具规模。寺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平面二进,递高四层,正殿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砌上露明阶,宽深三间,东西翼为厢房。前檐加筑复古船式长廊,左右廊递落为钟、鼓亭。前落悬山式屋顶,内有壁画“十八地狱”、“二十四孝图”。整座建筑群错落有致,飞金走彩。寺后又有相传为朱熹亲自栽植的古榕树。站立寺前,城廓尽收眼底,尤以夜景蔚为壮观。

 

城隍庙

安溪城隍庙,古称清溪城隍庙,1988年1225日被确定为安溪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县治东(今凤城镇大东街县实验小学内),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有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南向,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式,抬梁架。1990年,新加坡侨亲陈美英倡议并捐资择地于东岳寺旁重建新庙,后又有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及杨桃园城隍庙捐资续建四、五两进殿宇,于1992年基本完工。

新庙与东岳寺并肩联臂,五进殿堂,顺山势递升。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砌上露明造,穿斗式,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前有拜堂,所立的一对辉绿岩龙柱,出自前代名匠,原为旧庙所立。全庙红墙碧瓦,雕龙刻凤,巧夺天工,更胜旧观。庙中珍藏皇帝敕封的玉印。据《中寮安溪城隍庙沿革志》载:安溪城隍庙自清初在台湾传衍至今,其分炉已达222座,是台胞寻根谒祖和研究安(溪)台(湾)关系史的重要文物。

从东岳寺旁边拾阶而上,可进入茶叶大观园。茶叶大观园包括茶树品种园和凤苑两部分,1998年初兴建,19996月竣工,总投资1000多万元。园门茶缘坊两侧柱中镌有“源产茗茶博览;旅游文化大观”的楹联。入得园来,可见茶圣陆羽雕像端坐在花团锦簇的台上。背后便是茶树品种园,面积约2.7公顷,种植有铁观音、黄金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凤凰水仙、台湾冻顶乌龙等来自全国各地50多个弥足珍贵名优茶叶品种。在茶园的高处有一个造型独特的生态大茶壶,一条巨龙盘在壶上,龙尾卷曲为壶柄,龙口高昂成壶嘴,清清泉水从龙口潺流而下,滋润底下一片新绿。整个壶长14米、高6米,壶身直径6米多,颇为壮观。茶园右侧的山坡下,有一垒以石为墙,结茅为盖,古朴古韵的茶作坊,坊中依次摆放着传统乌龙茶初制工具。在这里,既可观赏到乌龙茶初制传统工艺全过程,亦可亲自参与初制,品味制茶的无穷乐趣。在茶作坊的门口,大树挺立,遮荫着树下错落有致的几块巨石。与此相隔不远茶园左侧的山坡处,一棵榕树扎根在岩石间,此两处即为对歌台。制茶阿哥、采茶阿妹在石台上以声传情,以歌示意。充满乡野气息的山歌、茶歌在山间回荡,吸引了八方游客、四海宾朋。

沿园内左上方小径漫行仅百步,可达万绿掩映中的仿古建筑群“凤苑”,有联为证:“凤麓春阴曾有贤翁成雅颂;苑宫管韵岂无名士领风骚。”这里建有鹅潭、虹桥、乌龙飞瀑、龙凤精舍、沉香谷等十个景点,有挹翠院的碧绿、沁香阁的飘香、醉墨轩的神韵、水帘洞的奇观、掬月台的雅趣、觉香阁的醉香,典雅秀丽,精巧别致,既有小桥流水之美,更有掬月静思之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以名茶铁观音为素材的20集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部分剧情在此现场拍摄。

凤城镇还有许多颇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古迹。位于凤城镇河滨北路防洪堤外的雁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400多年来,经历无数次汹涛骇浪的袭击,仍屹立擎天,19851021日被确定为安溪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吾都村过溪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至今有4000多年历史,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城镇水门(今西门至南门外沿溪古船运码头)、城内部分地方和对岸法石村有南宋时汉化的阿拉伯人蒲氏、金氏的侨居遗址,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迄今“顶蒲园”、“下蒲园”、“蒲园堂”等地名仍沿旧称。在今县城上西街解放路北段县农机公司内,县令陈宓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曾创办印书局,是当时闽南唯一官办的印刷厂,先后印刷过陈宓刊《司马温公书议》、《唐人诗选》,《安溪县志》、《宋书》、《文房四友》、《王欧书诀》等书,其遗址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处城区的大龙湖旅游区,以城东水闸桥和晋江西溪城区段溪面为依托,规划为“S”形布局,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大片区。在两岸防洪堤的花岗岩护栏上,精心镌刻了先秦至近代万余首诗词,形成独特的“十里诗廊”景观,沿岸并建有金钱山公园、茶都公园、龙津公园、静心亭等休闲场所及景观,为城区民众首选的休闲去处。下游湖面水流相对平缓,水面较为开阔,适宜水上垂钓、游艇观景、龙舟赛、水上交通等。大龙湖旅游区总投资近3亿元,建成水域长8.2公里,水域面积121.89万平方米,储水量达760万立方米。湖上兴建的两个人造小岛和雁塔为大龙湖旅游区更增添了靓丽的风景。

凤城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在众多的民间文艺形式中,凤城镇吾都村17人的“水车阁”十分引人注目,该村还有20人的舞龙队、30人的大鼓队和12人的南音队,均十分活跃。此外,北街的20人西乐队,上西、下西、南街、东北、祥云、小东、美法、上山等的大鼓队均各具特色。每逢重大节日和元旦、春节、元宵、城隍春巡等民俗节庆日,凤城经常举行大型文艺踩街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活跃城区的节日气氛,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安溪诸多民间庙会的活动中,凤城奉迎“城隍”的迎春巡境习俗和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的“城隍”生日巡境活动极具特色。它以规定严谨,程序严格,历史悠久,仪式隆重,长盛不衰、队伍庞大而闻名闽南各地和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吉隆坡、新加坡等地侨亲每年均组团返乡随香朝拜。整个巡境队伍有大旗、车鼓亭、神前吹,随香有鼓乐队、水车阁,舞龙队、泉州拍胸舞、马队、西乐队、铜锣队、大鼓吹等多种多样文艺队伍及来自海内外的信众,人数多时超过万人。巡境队伍必须按古例规定路线行走,途中庵堂在规定地点要摆列“供筵”候敬。凤城城隍迎春巡境习俗代代相传,熔铸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历史意蕴,激励海外侨胞爱土爱乡的热情。

20世纪70年代末,凤城“横直两条街、一间小百货、两间饮食店、最高四层楼”。20世纪90年代,凤城把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和治理水土流失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开辟了北石、尾寮、龙湖、吾都四个开发小区,带动城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现境内道路纵横交错,省道206308线、漳泉肖铁路穿境而过,城区9座大桥连接两岸,行人往来十分便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辖区内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供电网络与福建省、泉州市电网联网,拥有8.4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城区,并实现各种电报、电信、特快专递等邮电通信服务。1991年,23公里外的龙门天然温泉被引入城区,使凤城成为温泉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规划新建面积90多万平方米,党校片区、中百片区、文庙片区、东岳片区、龙苑新村、世纪广场、富贵特区、富华林美花园、亿龙花园、安星花园等10个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并陆续交付使用。

 

经济发展

21世纪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大县城发展的战略部署,城区大同路东(西)片区、工会片区、党校片区二期、凤麓片区、中山路东片区、龙津公园片区、凤冠别墅山庄、三江豪苑、龙湖山庄、许埔山商住区、上山农贸市场片区等12个工程项目先后启动,龙苑新村被确定为全县文明安全建设示范小区。凤山森林公园、龙津公园、河滨北路沿溪堤岸景点、绿化建设,在城区形成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新景点和休闲场所,扎实有效地推动城市建设的步伐,一个集山水特色、蕴涵商机的新兴城镇已初具规模。同时,以美法新村为示范点,积极推进吾都、上山2个村的旧村改造、新村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工业小区与经济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成为凤城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多渠道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小区的建设步伐。现美法工业小区建成面积30公顷,有藤铁(丝花)工艺品、纸品、彩印、雨具、服装、针织、鞋帽等24家企业先后落户;吾都工业区占地16公顷,有钢结构彩板、农副产品深加工、陶瓷、藤铁工艺、木制品、机械等17家企业先后投产。在上山村扩建的百亩工业小区,与旧工业区连成整体,成为推进凤城二次创业的新的一极。同时,全镇还建有2个粮食产区、2个蔬菜基地及龙眼、油柿果园基地;禽畜生产有上千头猪场和万只鸡鸭场各1个。

2005年3月,城区工业园吾都片区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安溪闽商投资区。为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步伐,凤城镇确立“园区经营”理念,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尝试实行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办园新模式,通过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工业发展的平台,吸引相关配套项目和企业跟进投资,逐步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连锁反应和群体效应。2006年,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丰富的民营企业惠安汾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进驻园区。项目占地面积100公顷,由汾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独资开发,首期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2亿元,计划至2008年总投资将达9.6亿元。投资区主要以引进外资企业为主,内资企业为辅,引进的企业项目以无污染或轻污染、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为首选,且入驻企业项目投资总额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每亩投资强度大于70万元。投资区建成后,将使城区工业园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走廊,利于集约用地和产业聚集,预计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创税上亿元。该投资区项目是安溪利用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工业园区的新尝试,它的实施,对于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加快拓展县城新区,提高城市品位,减轻财政投资压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凤城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大县城中心经济区的优势,抢抓机遇,全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镇企业总产值于1994年突破亿元,达1.3亿元;1998年突破10亿元关口,达12.2亿元;2000年,突破20亿元大关。

新世纪来,凤城镇更加重视乡镇企业工作。2001—2002年,全镇投入资金近50万元,用于美法工业区、吾都工业区的道路硬化、供水、绿化、美化、照明、通信等配套工程建设;投资4678万元,用于企业技改、增资扩营项目10个,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002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关口。此后,通过修订引办企业的奖励办法,健全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对“四个重点”(即对发展潜力大,贡献大,科技含 量高和在工业小区兴办四种重点企业),采取“五条措施”(即优厚地价、税利、返还补贴,帮助解决资金,领导挂钩服务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进行扶持,提高招商引资的实际成果。至2003年,镇境内有泰兴特种包装公司、馨隆茶厂等14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对美法、吾都、上山三个工业小区进行初步整合,工业区面积达66.7公顷,促使产业逐步走向集群经营管理的轨道,有效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在2002年至2005年间的四年间,全镇共新办各类乡镇企业236家,注册资金累计5.36亿元,其中新办外商投资企业28家,合同利用外资3560美元,52个项目完成技术改造,形成藤铁工艺、茶叶加工、特纸包装、服装鞋帽四大支柱产业。

2005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7.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9.99亿元,年产值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实现工业产值15.05亿元;财税总收入2.4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82.7%49.4% 2006年,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5%,其中工业产值31.7亿元,比增5.7%;新办注册乡镇企业44家,新增注册资金9379万元,合同利用外资94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0万美元;全镇财税总收入3.1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 社会事业同发展

以开展“塑造侨乡新形象,争当文明安溪人”活动为载体,以“思想道德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建设、环境卫生建设、文化市场建设、文明安全片区建设”六大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村(居)为依托,做好“四结合”(即把创建文明安全片区活动与城区管理整治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奔小康工程建设相结合),协调组织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村(居)民,分段安排,分类指导,抓重点、攻难点,扎实抓好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片区、文明窗口等系列活动,努力提高农(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199510月,由于城区区域的扩大,城镇居民的增加,镇辖区内的原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改建为15个居委会3个行政村。在1997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中,凤城镇率先建成东岳文明安全片区试点单位,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单位”,以此推动全镇其它居委会和行政村文明安全片区的创建工作。14个市级文明单位和68个县级文明单位。同时,加强二、三级环卫队伍建设,强化创卫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六前五包”,推行城区全日保洁制度;在城区范围内禁养禽畜和禁放烟花爆竹;实施殡葬改革,遏制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广泛开展灭“四害”、清脏乱的综合整治活动,完善城区垃圾转运场、小区绿化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城区工作生活环境逐步优化。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全镇共有职业中学4所,一级达标中学2所,普通中学4所,小学9所,实验小学4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1万多人。教育“两基”工作通过国家级达标验收,凤城中心小学通过泉州市示范小学的评估;2001年,凤城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单位”和“乡镇小学‘十配套’达标先进单位”。2002年,上山小学被确定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学校”,凤城中心学校获泉州市“交通安全学校”和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称号;凤城中学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实验学校”称号,被泉州市教育局评为“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凤城中心学校“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验研究活动稳步推进,数学科“贯彻《课程》精神,促进自主发展”实验方案通过省专家组审定,被授予“发展教学实验基地校”称号。2005年,协调筹集资金640万元投入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凤城中学教学楼及县重点建设项目——上山小学、美法学校建设;凤城中学在创建省级达标初中校中教学成绩显著,中考成绩四度辉煌;凤城中心学校新一轮课改工作,顺利通过县、市验收。全镇教育科研工作成绩喜人,各类综合评定位居全县前列。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05元和6634元。居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文化、旅游等支出比重逐年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农业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千人以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卫生、广电、文体等基层各项事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城镇人口环境逐步优化。计生工作以提高村自管理水平为切入点,围绕“三为主”方针,突出加快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逐步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机制。2002年来,全镇家庭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2个二女户兴建了“安居工程”,计生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指标控制在县下达的责任目标内,逐步走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促进计划生育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凤城镇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1995年后,凤城镇两次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先进单位”。2002年以来,全镇综合发展水平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千强镇”,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八届、第九届“文明镇”及“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活动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被福建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宽裕型小康镇建设先进单位”、“双拥模范镇”,被安溪县委、县政府授予“乡镇企业纳税先进镇”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发展战略

面对新形势,凤城镇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安溪现代山水茶乡建设大局,深化“工业立镇、旅游兴镇、商贸强镇”发展战略,弘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新的风貌、新的形象、新的作为,力争到2010年,把凤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现代新型城镇。

 

获得荣誉

安溪县凤城镇名片

全国千强镇

福建省文明镇

福建省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活动先进单位

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泉州市宽裕型小康镇建设先进单位

泉州市双拥模范镇

安溪县乡镇企业纳税先进镇

安溪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