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评庵:乡规民约 清风正气
时间:2017-05-20 17:01 浏览量:

在长坑乡山格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公评庵,近400年来,人们在这里用祖辈留传下的乡规民约处理邻里纠纷,惩恶扬善,这里也成为村民守约精神的象征。

 约正民风400年

    公评庵俗称高平庵,又名集福堂,建于明代(约1621-1644年间),相传为本地乡贤陈铭一倡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评庵与一般闽南祖祠宗堂无异,但作用却大为不同,在这里评理说由胜于求神拜佛。据《安溪县志》载:高平庵,离达摩岩三里许,为里中讲约所。古时起,山格村生活着陈、苏、邱、林、谢五个姓氏的人,公评庵就是他们调解田地、山林、平婚、建房等纠纷的场所。

    据悉,为公平起见,当时五姓共同推举一德高望众之人从事调解工作,这个人就是约长或约正,首位约长叫陈拔南。据《南斗东山祖陈氏族谱》(卷二 756页)记载,陈拔南性情温厚,为人低调,重承诺,村民觉得他品行好,就推选他当约长。

    管理公评庵的陈敦厚老人介绍,陈拔南及其后继约长就在这公评庵内,置一方茶桌,招呼当事双方,根据乡规民约公平公正地进行评判。用一整套完整的乡规民约管理着乡村,惩罚作奸犯科之人,规范生产生活秩序,守护着乡村正气。

    现在公评庵为重修,但庵内一切皆按照原来的尺寸进行保留。包括门前半月形池塘,庭中石头,殿内柱石及殿内18幅古联。而公评庵之所以称之为公评庵,就是因为在这18幅古联中有13副是与公评二字有关,这在类似的场所中极为罕见。

    站在公评庵内,读着400年前的古联,仍能让人感到当时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公道在人心是是非非有判;评由本月旦明明白白无差公则生明优劣难逃鉴照;评而归正重轻悉得权衡……既有对约长公平判案的要求,也有对评判标准的看法,更有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字里行间,足见公平正义在百姓心中的份量。

   这些古联体现了乡规民约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思想。陈敦厚介绍,从公评庵的建设和约长的推选过程,可见400年前,安溪社会风气治理制度已逐步完善。根据史料记载,唐宋起,我县各乡里、各姓氏就开始建立各自的乡规民约。陈敦厚说。

    据了解,约长判案有一整套严明的仪式化程序。对此,古书有着生动的记录:父老听一乡之讼,如户婚、田土、财货、交易等不肯输服,与凡疑难之事,皆要质于社而誓之。凡誓,鸣鼓七响,社祝唱:跪。誓者皆跪。社祝宣誓词曰某人为某事,若有某情,敬誓于神,甘受天殃,惟神其照察之!誓毕,誓者三顿首而退。意思是,判案过程中当事双方要郑重宣誓。宣誓时,先击鼓7次,双方跪于神明面前发誓:这件事情,所说的都是实情,如有违背,甘受天谴。

    此外,约长每判一案须作详细记录。李光地在《丁酉还朝临行公约》提到:约正须置功过簿一册,写前后所立规条于前,而每年分作四季,记乡里犯规及约中惩责者于后,务开明籍贯、姓名并因何事故以备日后稽考,或能改行,或无悛心,俱无遁情也。也就是说,约长要设置功过簿一本,用于记录乡民违反乡规民约以及具体处理意见,并公开他的籍贯、姓名,以及前因后果。

 公平风气传至今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如今山格村已发生巨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人丁增至7000多人。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司法制度日趋健全。古时的公评庵,在当下是否已成过眼云烟,成为史书中一段传奇呢?

    在山格村,70多岁的林永已老人向我们展示一张鲜红依旧的合约书。合约书记录的正是1984年他家与邻居林太山因建房发生纠纷后,在公评庵由陈敦厚处置的过程。

    这起纠纷中,林太山需在林永已宅前建造住房,双方产生纠纷。当天,在陈敦厚老人的主持下,双方在茶桌前坐下来调解此事。经调解,双方共同协商出解决事宜,并承诺永不悔悟。

    像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纯朴的村民们传承的是一种以和为贵的精神,认为事不上公堂,只要双方和和气气坐下来,喝杯铁观音,在约长的调和下,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不仅在调解邻里矛盾起作用,公评庵还可以对乡里一些犯错的行为作出评判,以此为戒,告知乡里。陈敦厚介绍,村里有人私自上山砍伐树木或者熊孩子在学校胡作非为,都可以以公评庵的名义进行评判,传唤当事人,用乡规民约的标准进行处理,并处以判罚。而这样的判罚往往令当事人及乡里都信服。

   山格村由鞭炮村变为淮山村,公评庵的推动作用很明显。山格村村主任陈天从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鞭炮是山格村的主要产业,大大小小60多个作坊,近80%的村民从事鞭炮生产,但安全事故接二连三发生。2000年,安溪县开始取缔作坊式鞭炮生产。可是,任凭乡村干部磨破嘴皮,村民就是不愿改行,甚至说我们愿意干,出了事不要政府管。

   村民观念僵化,守着鞭炮产业不放手,这可怎么办?让公评庵来决断!村里的老人们提议。于是一场关于村庄发展的大讨论在公评庵上演。早先乡规民约就提到,要禁止赌博和私开炉冶。祖先们不正是希望后辈能禁止赌博、禁止从事危险行业吗。现在,我们还从事鞭炮生产,不是违反了祖宗们传下的规矩吗?讨论会上,老人们语重心长地对说。听闻此言,村民们陷入了沉思。

   这场大讨论后,山格村再没有人从事鞭炮生产,取而代之的是,在房前屋后辛勤劳作,家家户户种植特色农作物淮山。目前,山格村已种植淮山3500多亩,年产值7000多万元,占村民收入50%以上。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多元。

   400年来,公评庵经历多次兴盛与衰败,并多次翻建重修,但公平二字早已镌刻进村民们内心,成为他们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准则,并让乡风民风保持着那份纯朴与自然。(记者林钦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