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梅珍)为了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这个“高峡出平湖”的愿景,我县有35000多人,未来将开始一场大规模移民迁徙。绝大多数移民户能从大局出发,支持国家兴建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设施。离开家园固然不舍,但开启新生活也令人期待。
“新镇区的大路宽敞,我们家房子尽量选在公路边。”“楼下有店面,整栋楼安置最理想。”近日,剑斗镇剑斗村村民吴国南夫妇一有空就拿出新镇区规划图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
吴国南在镇区街道经营一家化肥农资店。早在去年7月份,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全面铺开时,吴国南便选择早早签约,成为首批签约的移民户之一。“建设白濑水库可以解决大泉州用水问题,我们一家人都很支持、配合,希望能早一天搬迁,越早迁越早繁荣。”吴国南告诉记者,新镇区建成后,基础设施肯定会更加完善,家里人一致选择在新镇区安置。
和吴国南不同,举口村丘内角落村民谢文彬一家则早早形成共识,决定迁往参内安置区开启新生活。
“建设白濑水库是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以后生产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都会更加方便。”谢文彬说,谢氏家族在举口村有着400多年历史,面对将要在几年后告别村庄,纵然有深深不舍,但他仍愿意以实际行动支持水库建设。
据了解,谢文彬家所在的举口村,去年7月份开始房屋征收协议签订以及土地征收签订工作,并实现百分百签约。眼下,举口村有50多座房屋因为大坝建设蓄水需要提前腾空和拆除。
“现在推进的是C2标段海拔208米以下的房屋拆迁工作,目前涉及举口村有58座房子,从10月1日至今,共拆除47座,完成80%以上。预计本月20日左右,这些房子全部拆除完成。”举口村党支部书记廖光荣告诉记者。
据悉,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县置县以来单体投资最大、耗时最长、涉及人口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项目。工程建成后,将填补泉州3101平方公里晋江西溪流域无控制性水利工程的空白,对于解决泉州中长期用水紧缺、减轻晋江西溪下游地区防洪压力、统筹解决我县剑斗、白濑、湖上区域地质灾害多发区群众搬迁安置问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责任编辑:白沧海】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