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以茶为媒筑商街 书写产业融合新答卷
时间:2025-09-03 12:39
浏览量:
作为安溪茶产业与特色商业街区融合的标杆,溪禾山乌龙集镇正以茶文化为笔,在闽南大地上勾勒出“产业赋能商业、商业激活文化”的生动图景,为全县茶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安溪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王辉荣(中)带你探寻茶乡美好生活

体验感十足的茶乡商文旅场景
品山水,问茶香。安溪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王辉荣站在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的千亩茶田间,指尖拂过翠绿的茶芽,目之所及是层叠的茶垄与错落的古厝。作为安溪茶产业与特色商业街区融合的标杆,溪禾山乌龙集镇正以茶文化为笔,在闽南大地上勾勒出“产业赋能商业、商业激活文化”的生动图景,为全县茶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茶脉为魂
打造沉浸式文化商业新场景
“安溪人常说‘茶是能吃的山水’,而乌龙集镇就是把这份‘山水’装进商业街区的尝试。”沿着乌龙集镇的青石板路前行,王辉荣介绍。
不同于传统商业街区的业态堆砌,这里的每一处空间都紧扣茶文化内核,实现了“商业载体”与“文化容器”的双重价值统一。
在论茶道场,游客可围坐听制茶大师解读铁观音“七泡有余香”的奥秘;茶研学交流空间里,学生们正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揉捻技艺;就连街区内的餐饮店铺,也主打“茶宴”特色——茶油米粉、茶香排骨、茶卤拼盘,将茶的风味融入烟火饮食。拒绝“同质化”,坚持以文化体验为基点,让商业行为成为感受茶文化的窗口。
为了让文化“活”起来,街区不断创新业态组合。引入国家非遗竹藤编技艺工坊,游客可亲手编织茶篮、茶席;开设“茶食尚”体验店,推出铁观音奶冻、茶香曲奇等新式茶点;定期举办“非遗进景区·戏古茶香”活动,高甲戏的唱腔与南音的丝竹声里,游客围炉煮茶,沉浸式感受闽南茶俗。街区正持续接待来自八方的研学团队,文化体验类消费不断攀升,真正实现了“以商载文、以文促商”。
如今的乌龙集镇,已不是单纯的购物街,而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研学于一体的茶文化综合体。2022年年底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成为安溪文旅融合的“网红打卡地”,更先后拿下“泉州市旅游特色街区”“福建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
产业为基
构建“商街+全域”联动新生态
乌龙集镇的成功,关键在于没有脱离茶产业谈商业,而是把街区当成茶产业延伸的“桥头堡”。特色商业街区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本地主导产业深度绑定,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在产业支撑上,乌龙集镇依托安溪“中国乌龙茶之乡”的资源优势,打通“茶园到货架”的全链条。街区内的茶会展基地常年举办茶叶展销会,吸引全县多家茶企入驻,消费者可现场品鉴选购铁观音、黄金桂等安溪名茶;七茶研究所则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开展茶叶深加工研究,研发的茶面膜、茶牙膏等衍生品已成为街区热销商品。街区茶叶及茶制品销售额不断创新高,更是直接带动周边村庄的茶农增收。
更重要的是,乌龙集镇正推动“单点突破”转向“全域联动”。以街区为核心,安溪串联起周边的茶庄园、生态茶园、茶叶加工观光厂,设计出“三天两夜疗休养”“茶文化研学”等精品路线,让游客从“逛街区”延伸到“游安溪”。充分满足游客在乌龙集镇体验制茶后,可前往周边茶园采茶,再到茶企参观现代化生产线,形成“体验—消费—游览”的闭环。这样的联动模式正不断带动全县涉茶文商旅收入增长。
从溪禾山的实践放眼全县,安溪正将“茶产业+特色商街”的模式向乡镇延伸。在感德镇,依托茶叶交易市场打造“茶商文化街”;湖头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正列入开发日程……
站在溪禾山的最高处,远眺茶海与集镇交相辉映的图景,王辉荣说,安溪的茶产业不止于“种茶卖茶”,更要通过特色商业街区这样的载体,让茶从“农产品”变成“文化品”“旅游品”。未来,安溪将继续以茶为纽带,深化产业与商业的融合创新,让千年茶香不仅飘满街巷,更成为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来源:泉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