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溪县深耕红色资源,探索“红色铸魂、绿色赋能”的振兴新路,通过修缮革命遗址、创新文化传播、推动红旅融合,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安溪县深耕红色资源,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图为凤冠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安溪县,坐落在福建省中南部,这里不仅是铁观音茶的故乡,更是一片饱含热血与信仰的红色沃土。百年来,安溪人民始终一心向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贫困落后到跻身全国百强县、位居第48位,谱写了革命、建设与发展的壮丽诗篇。
近年来,安溪县深耕红色资源,探索“红色铸魂、绿色赋能”的振兴新路,通过修缮革命遗址、创新文化传播、推动红旅融合,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整合资源
让红色印记“会说话”
安溪是一片承载光荣与梦想的土地。作为著名革命老区,全县共有417个老区村,红色底蕴深厚,历史记忆鲜活。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在此英勇奋战,书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故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莫耶故居、彭德清革命遗址等一批纪念设施静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无声地述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魁斗镇贞洋村是红二支队正式命名地,也是“贞洋大捷”的发生地。在贞洋村红二支队陈列馆,这里的建设与珍藏让人仿佛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馆内陈列着泛黄的照片、褪色的步枪、锈迹斑斑的大刀,还有马灯、望远镜和一件件浸染岁月痕迹的军大衣。这些物件不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有温度、会说话的历史见证。全息投影技术重现激烈战斗场景,枪炮声与呐喊声声声入耳,震撼心灵。
贞洋村党支部书记易晓伟介绍,通过建设陈列馆并引入数字技术,既实现了红色资源的集中展示,也增强了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如今,该馆年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窗口。
青山巍巍,忠魂长存。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安溪县在凤冠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挂牌成立“红色信仰思政教育基地”暨“县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基地系统展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安溪籍烈士的感人事迹,与周边的纪念碑、红色文化长廊等共同构成教育矩阵,形成集红色洗礼、缅怀纪念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安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中心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事迹挖掘和烈属优抚,捍卫英烈荣光,让红色血脉永续流淌。
作为视同原中央苏区县,安溪县系统推进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全面普查遗址,建立“一址一档”数据库;重点修缮中新厝、崇德中学、莫耶故居等旧址;改造提升近20处红色展馆与党建展馆,持续建强红色教育阵地。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如今,经过精心修缮的革命旧址,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安溪,追寻红色足迹。这片英雄的土地,因红色资源的“活化”而焕发时代新光。
创新表达
让红色故事“润人心”
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红色往事,正在茶乡大地以更鲜活、更走心的方式焕发新生。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一个班被命名为‘王杰班’吗?”在参内镇华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银发悦读联盟成员叶永彬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英雄王杰为保护他人毅然扑向炸药包的壮举,引来孩子们阵阵惊呼。
这种“理论宣讲+故事启迪”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隔阂。“大人孩子都爱听,听得进、记得牢,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社区居民刘女士感慨道。
作为推动红色传承的重要力量,安溪县委老干部局牵头成立银发悦读联盟,以“茶香、书香、心香”三香融合为特色,打造“思政悦空间”新阵地。截至目前,该联盟已培育7位银发阅读推广人,开展“周周荐书+月月分享”阅读计划,组织宣讲小分队深入社区乡村,用乡音讲述红色故事近30场,累计志愿服务超2000小时,有效带动社区和家庭共传红色基因。
近年来,安溪县积极搭建“红色故事宣讲团”“乡贤讲坛”等平台,组织老党员、革命后代和专家学者动情讲述本土红色历史,定期举办“红色家书诵读会”“革命歌曲合唱赛”等主题活动,让尘封的档案化作百姓口口相传的“活历史”。
更令人欣喜的是,红色题材文艺创作也在安溪结出硕果。由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现代高甲戏《莫耶·延安颂》,以安溪籍革命文艺家莫耶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革命熔炉淬炼”、《延安颂》诞生等核心情节,融入高甲戏特有的丑角艺术、大刀舞等表演形式,实现传统艺术与红色主题的精彩碰撞。该剧生动再现抗战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让莫耶精神跨越时空,也使高甲戏这一国家级非遗焕发新的光彩。
“莫耶的革命信念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面对劝降时的沉默、目睹战友牺牲时的颤抖等细节中。演绎莫耶,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高甲戏《莫耶·延安颂》莫耶扮演者郭宗华动情地说。《莫耶·延安颂》荣获第28届福建省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和“优秀剧目”奖,并被列为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巡演剧目,深受干部群众欢迎。
安溪县不断创新宣传载体,积极运用故事宣讲、戏剧演出、时空对话等形式,推动“红色基因”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形式激发社区活力,以“时空对话”实现革命先驱与当代青少年的“隔空”交流,真正让红色故事“热”起来、传下去,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红”“绿”交融
让老区乡村“活起来”
近年来,每逢暑期,城厢镇经兜村便迎来旅游热潮。初心公园、红色书屋等红色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学习革命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作为革命老区村,经兜村曾留下张克辉、彭德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该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示范村。村党总支书记孙开明介绍,通过“支部+农场+企业+农户”模式,建成洋当生态农场、香帽寨休闲农场等多个项目,延伸出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目前,全村年旅游营业额突破30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金谷镇溪榜村是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也是《延安颂》词作者莫耶的故乡,被列为省红色旅游基地。近年来,该村重点修缮革命旧址和莫耶故居,运用声光电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建成红色文化广场,发展红色研学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实现村民与村财“双增收”。如今,该村已成为红色旅游“打卡地”,年接待研学学生近千名。金谷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镇正推进红色教育基地三期建设,新建游客接待中心与党史学习教育馆,并引入第三方开发文创产品,提升旅游附加值。
安溪县多地借红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安溪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谢柏坚介绍,当地整合重要革命遗址,打造“红色苏区·梦想起航”市级精品游线路,涵盖4处革命遗址及历史文化名镇,自2021年以来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蓝田镇依托暗坑岭伏击战遗址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联动开发朝天山森林公园、蓝田水库等生态资源,打造“红色+绿色+古色+底色”四色旅游品牌,并凭借“中国团餐之乡”优势,打造团餐文化馆、星空屋等特色项目,形成多元旅游吸引力。
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设计精品旅游线路,配套优质服务设施,以“红色”带动“绿色”,延伸红色文旅产业链,推动“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将红色资源切实转化为发展动能。
展望未来,安溪县“红色文化+”战略将持续深化,让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振兴。革命老区的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提升,更是文化自信、产业创新与治理现代化的全面彰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老区人民既铭记来路,更明确方向,正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