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知识家长必看
时间:2025-08-20 10:46 浏览量:
一、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简称合胞病毒)是一种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RNA病毒,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类似普通感冒,但在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更容易引发较严重的症状,如支气管炎和肺炎,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二、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RSV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8天,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表现不一。

  <2岁:特别是6个月龄内的婴儿,突出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病初2~4d表现为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

  ≥2岁: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可有发热;也可表现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 特别提醒:RSV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感染患儿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是,早产儿、6个月龄内的婴儿、患有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唐氏综合症的孩子,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家长需格外警惕。

 

三、如果出现了以下重度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加重、喘息、呼吸急促、三凹征(呼吸时胸骨、锁骨上、肋间隙凹陷)、鼻翼扇动或呻吟等。

  喂养困难:婴儿可能表现为吃奶减少或异常哭闹。

  精神状态: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RSV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传播。

  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被他人吸入。病毒也可能附着在物品表面(如玩具、门把手和衣物等),如果手部接触了这些物品,再触摸口鼻或眼睛,就有可能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五、什么时候容易流行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的流行受到不同地域和气候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冬、春季流行为主(10月至次年3月),高峰在11-12月;南方地区感染高峰通常在冬季或潮湿雨季;其他时间多为低水平流行。


六、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预防?

  目前国内没有特效药和批准使用的疫苗,但有预防性抗体。

  尼塞韦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简称尼塞韦单抗)是单次注射的单克隆抗体,在给药后一周内开始保护婴儿免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且持续时间至少5个月,这可覆盖呼吸道合胞病毒呈季节性流行国家的整个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

  WHO建议婴儿在出生后或从分娩机构出院前立即接受单剂Nirsevimab。如果在出生时没有接种,可在婴儿首次健康检查时接种。《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推荐RSV流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和即将进入第1个RSV流行季节的婴儿注射尼塞韦单抗,预防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目前,这款单抗在国内被批准用于0-12月龄的所有新生儿和婴儿,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暂时无法注射。

  此外,做好日常防护,也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勤洗手:做好手卫生,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是在外出归来、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孩子前。避免用手触碰眼睛、口鼻等部位。
  少聚集: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必要时科学佩戴口罩。
  常消毒: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以及家中的门把手、桌面等进行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可选用浓度为0.1%的次氯酸钠或70%~90%的酒精)。
  避免接触患者:家里有人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与婴幼儿保持距离,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
 

呼吸道合胞病毒

虽是呼吸道的“常客”

传染性强、传播快

但也并非无计可施

科学认识呼吸道合胞病毒

做好防护措施

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佳方法

让我们一起做好防护

为宝贝们筑牢健康屏障!

来源:厦门疾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