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深处 介入引航
时间:2022-10-28 15:05 浏览量:
       近日,安溪县中医院脑病科成功开展“经皮左侧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经皮椎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全脑动脉血管造影术,该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目前我院已成为福建省“防治卒中中心”和首批泉州市卒中急救地图医院。每年卒中溶栓人数达80余例,进行溶栓所需时间仅40分钟左右,大大提升了我院卒中救治水平。


  
案例回顾
 一84岁高龄女性患者,以“头晕半月有余”为主诉入院,该患者描述自己每日“头晕难耐、头重且空、行走漂浮、脚不点地”。入院查头颈部CTA提示:左侧椎动脉V1段显影欠佳、管腔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V1段中度狭窄。



左椎动脉V1段显影欠佳,管腔重度狭窄
(右为放大图)
结合患者头颅+颈部CTA所见,椎动脉重度狭窄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安溪县中医院脑病科林培贤主任带领科室团队跟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支持下,行经皮左侧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经皮椎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全脑动脉血管造影术手术过程顺利,历程约一个半小时



▲支架置入后“饱满”的椎动脉(右为放大图)
术后患者头晕症状改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观察三天后出院,自诉终于可“脚踏实地”地生活了
 


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造影术被公认为是检测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它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颅内血管狭窄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同时能明确是否有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性病变等,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准确评估,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椎动脉狭窄相关症状:头晕、眩晕、复试、口周麻木、视物模糊、耳鸣、共济失调、双侧感觉缺失以及晕厥。
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适应证:症状性椎动脉狭窄≥70%,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狭窄≥70%;症状性双侧椎动脉狭窄≥70%,一般干预狭窄较重的一侧;椎动脉止于小脑后下动脉,该侧椎动脉症状性狭窄≥70%,无论对侧椎动脉有无病变均需干预。

 



安溪县中医院脑病科
安溪县中医院脑病科今年来已逐步开展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科室正式迈入“介入时代”。科室人员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精细的介入器械(微导管、微导丝、支架、球囊、弹簧圈等),开通了一条条通往脑海深处的生命线!



同时,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服务,以精湛技术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全心全意为您服务。



科室诊疗范围包括:头晕、头痛、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脑出血、重症肌无力、脑炎、睡眠障碍、痴呆、帕金森、面瘫、肢体麻木、格林巴利等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科室开展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脑血管的介入治疗,同时还可开展神经肌电图、神经诱发电位、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视频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等专业检查。





        医生团队简介
陈炳煌


副主任中医师,安溪县中医院总院副院长,安溪县中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泉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脑出血、癫痫、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史秋实


副主任中医师,医务科科长,泉州市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泉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理事,安溪县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副秘书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脑出血,眩晕,头痛等神经内科疾病,目前正在进修脑血管介入工作。

林培贤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脑病科临床工作10+年。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分会委员,泉州市内科学会理事,泉州市康复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擅长:熟练掌握脑梗死、脑出血、头晕头痛、重症肌无力、肢体麻木、高血压病、糖尿病、面瘫等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熟练掌握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工作,可熟练开展神经肌电图、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项目的检查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