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靠自己骨头长肉 撬开贫困绊脚石
时间:2020-12-15 08:43 浏览量:
 
积贫积弱的面貌不复存在,如今的安溪已是一座现代化山城。(刘伯怡 摄)
安溪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县乡村三级书记挂帅推进。图为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左四)一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安溪铁观音大师、剑斗镇扶贫开发协会会长王清海(右二)指导贫困户制好茶。
安溪农民讲师团深入田间传授贫困户淮山种植技术
在虎邱镇,“禾康好农企业+贫困户禽畜产销一体化”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群众“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一座座贫困村华丽变身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林思宏 摄)

 

贫困之于安溪,刻骨铭心。改革开放初期,2400多座千米以上的高山团团包裹住茶乡,于1985年将“福建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重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全县近四成人口、31.37万名贫困群众“冬缺棉被春缺粮”。一个心酸的场景足见老百姓的不易——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福建省长在安溪调研时,看到许多学生都赤着脚,衣服上打着补丁,其中一个孩子衣服上的补丁竟有23处之多,眼中噙满了泪水。

脱贫之于安溪,众志成城。在党中央、省、市大力支持下,经过多轮大规模扶贫,安溪用三十年时间打开山门、脱胎换骨,成功甩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彻底告别了“拖福建发展后腿”“泉州发展大包袱”的历史,实现由贫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县的三大历史跨越。然而,截至2015年底,安溪仍有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58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长缨在手,缚住贫困苍龙。“这几年,我们举全县之力,发扬‘靠自己骨头长肉’的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用‘四个根本性转变、一个创新性提升’书写了脱贫攻坚的安溪答卷。”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县长吴毓舟说,至去年年底,安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已全部脱贫退出,茶乡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小康路上的“安溪样板”在全国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贫困户内生动力 发生根本性转变

发展击碎贫困枷锁,产业破除贫困坚冰。“摆脱贫困,既需要有人在前面拉车带路,更需要贫困户激发自身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安溪深刻体会到“让贫困户有事可干”的重要性。

在山沟沟里该怎样翻身?尚卿乡的廖翠兰一家就从闻名世界的安溪藤铁工艺产业中找到出路,摘下了“国定贫困户”的帽子。当地扶贫干部因地制宜,帮助廖翠兰量身订制了“就地解决就业,掌握一门技艺,发展藤铁电商,增强造血功能”的脱贫方案,实施“电商协会+藤铁工艺+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仅用一年时间,这个家庭就迅速脱贫,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扩建起一座200平方米的加工坊,如今年收入近十万元。知恩图报的廖家人向尚卿乡扶贫开发协会捐出万元,“虽然钱不多,但我们知道,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强大后盾,能够像我们家一样,摆脱生活困境。”

依托茶叶、藤铁工艺、电商等安溪独具特色的产业资源,更多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被充分激发出来。过去三年多里,安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000多个,帮助7000余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走出困局。产业扶贫的安溪之道可资借鉴,当地干部生动称之为“三个一”机制。即坚持“一个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重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铁观音茶叶、官桥豆干、长坑淮山、湖头米粉等特色农产品。发展“一种新业态”,推动“互联网+扶贫开发”跨界融合,支持鼓励贫困户涉足电商,茶多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等平台纷纷成立,10个中国淘宝镇、36个中国淘宝村脱颖而出。建立“一种利益联结”,鼓励“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全县在茶叶、果蔬、养殖、花卉、林业等众多涉农领域,成立了超1300家农民合作社。

贫困户居住条件 发生根本性转变

挪出穷窝天地宽,搬进新居幸福来。在安溪,一个个贫困户的“安居梦”梦想成真。

站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前,已经脱贫的龙涓乡长塔村贫困户杨火金笑眼眯成一道缝。过去,杨火金一家四口挤在土坯危房里,“每逢雨天,屋里就跟水帘洞一样”。201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老杨盖起新房,择了个好日子高高兴兴搬进去,终于挥手告别了破屋子、苦日子。龙门镇的林玉华则比杨火金更早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的“福利”。2013年,一场意外火灾烧毁房屋,让这一本就贫寒的二女户“雪上加霜”。2016年,包括林玉华一家在内的贫困户集体住进了由当地党委政府利用城镇中心交通、医疗、入学条件较好且暂时空闲的安置小区而打造的集居住、就业、就学为一体的“幸福庭院”,从此安居乐业。

包括易地扶贫搬迁、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在内,安溪一县独挑大梁,承担了全市八成以上的任务,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数量更是占到全市九成。把解决好住房安全工作作为贫困户脱贫的安居之本、发展之基、兴业之源,这几年,安溪始终把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地毯式”摸底排查逐户评测鉴定,对因灾导致房屋倒塌或房屋严重受损的给予翻建、重建,对住房条件较差的给予改善提升,已累计为贫困户新建房屋1258户、修缮1500户,占比达到全县贫困户总数的73%,彻底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让大家“搬得出、住得下、过得好”。

贫困村容貌颜值 发生根本性转变

“过去是县外人士望而却步,现在是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这样喜人的变化,发生在安溪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里。

因集体经济薄弱,虎邱镇石山村这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在2018年以前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最令村民困扰的就是村里的土路,不仅狭窄崎岖,一到雨天还泥泞不堪。要致富,先修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石山村不仅修好了主干道公路,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也日臻完善,盘山而上的水泥路,串联起村居住宅、文化广场、幸福院等建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扶贫干部还积极引导石山村组建茶叶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请来制茶工艺大师温文溪帮助茶农们改造茶园、提高制茶技术,走精品茶发展之路,毛茶价格从一斤30多元提高到100元以上。去年,石山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24万元,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向省级美丽乡村、省级旅游特色村的华丽转身。

像过去的石山村一样,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安溪县贫困村共有的“痛点”。对症下药,安溪县委县政府及时推出《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出台10种强村发展模式,实施“村财壮大工程”,从财政资金、土地使用、产业帮扶、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经过几年努力,71个贫困村村财收入均超过了15万元。村里有钱好办事,700公里通村公路改造提升,路网通达百姓富;流域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新村建设如火如荼,村庄整洁家园美;一个又一个贫困村华丽转身成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从“后进生”到“先进生”的励志故事传唱四方。

拔穷根扶贫格局 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重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仅靠政府大包大揽是不行的,需要全社会攥指成拳,形成齐拔穷根的合力。”在安溪,脱贫奔小康早已不是一家之事,而是海内外安溪人共同努力的方向。通过创新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安溪推动形成了海内外交相辉映、社会各界同台共舞,“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2016年,安溪启动了该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精准扶贫行动——“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 几年间,136家企业、商会、海外会馆与101个贫困村结成“亲戚”,1600多万元帮扶资金惠及1152户3820人。智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综合优势叠加,921户3055人通过发展种养业、推销农产品、多方就业等实现了脱贫。

2017年,社会扶贫平台进一步延伸,立足“点、线、面”三个层次的实践,继2016年率先在全省成立首个县级扶贫协会后,安溪又领全省之先成立全覆盖24个乡镇的镇级扶贫开发协会,筹集1.25亿元社会资金,打造出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力量,走出一条长效脱贫的安溪新路子。乡镇扶贫开发协会的成立,向众多贫困户伸出了实实在在的“援手”——在虎邱镇,竹园村的周新培几度因养殖鸡鸭不顺利而灰心丧气,在当地协会指导下,将5亩低产茶园改种沉香并入股沉香加工企业,重燃生活希望;在龙门镇,不幸患上慢性肾衰竭的济阳小学六年级学生蔡钰婷面对高昂的医药费及肾脏移植费用手足无措,关键时刻,来自协会的3万元疾病救助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另一道安溪独特的力量则活跃在田间地头,为贫困群众带去脱贫致富的“硬菜”。由438名“田秀才”“农博士”“土专家”组建而成的28支农民讲师团和乡村振兴服务队“组团扶贫·抱团发展”,通过实施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等,用“闽南话+普通话”“讲理论+讲经验”的直白方式,接地气“送教上门”,精准助推脱贫攻坚,带动了一批群众顺利摆脱贫困、走向幸福小康生活。

施治相对贫困 先一步创新性提升

“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 这是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叮嘱。事实上,安溪在全面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已先一步创新探索“让徘徊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体也走出困局”的有效抓手。

早在2018年,安溪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因病、因灾”致贫返贫对象帮扶方案》,将收入仅略高于泉州低保标准的边缘群体也纳入了重点监控范围,针对2016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灾”返贫的贫困户、非建档立卡对象中“因病、因灾”致贫对象这两类困难群体,量身订制了一整套帮扶措施,并配套了每年高达1000万元的专项帮扶资金。

“已脱贫的怕返贫,没压贫的怕致贫。提升‘未贫先防’就是要让边缘村、边缘群众不必提心吊胆,安心过上‘甜日子’。”今年,安溪又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贫困边缘村、边缘户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拿出1500万元资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重点扶持20个村财收入低于10万元非建档立卡的薄弱村,并给予包括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无劳动力户、受灾户等“六种对象”在内的贫困线边缘低收入群体一系列保障,实现了层层兜底。

贫困阴霾终散去,如今安溪的绿水青山已然变成了“金山银山”。

 

☆经验

开创“十个率先”

 

★在全省率先实施“百企联百村帮千户”行动

★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扶贫开发协会全覆盖

★率先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倍增”专项

★率先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

★率先组建农民讲师团和乡村振兴服务队

★率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

★率先完成国定省定造福工程易地搬迁

★率先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在全省率先建立因病因灾致贫返贫对象帮扶机制

★率先实施进一步深化贫困边缘村、边缘户帮扶工作

 

来源:泉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