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13-0101-2025-00012
- 发布机构:工信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14
一、夯实产业根基,构建全链条发展体系。一是规模化种植筑牢原料基底。全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干毛茶年产量6.2万吨,形成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完整产业体系。通过推广生态茶园建设、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近7年茶叶抽检合格率100%,连续17年出口茶叶100%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2024年茶叶出口总额约362万美元,以原料形式销往日本、东南亚等传统市场。二是集群化加工提升产业能级。全县工商登记茶企超5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9家,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34.31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5.8%。配套产业同步发展,茶机械和茶器具制售企业达270家,年产值约25亿元;茶包装企业365家,年销售额约70亿元,形成“种植-加工-配套-服务”的立体产业生态。三是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革新。建成乌龙茶5G智能加工厂、鸣淳科技茶叶精深加工等数字化生产项目,推动加工环节向智能化转型。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制定《安溪县工业用原料茶》团体标准,开展《新式茶饮用原料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以标准化建设引领产业规范化发展。
二、创新供给模式,抢占新茶饮市场先机。一是精准对接头部品牌。成为农夫山泉、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头部品牌标准化原料供应基地。如八马茶业与农夫山泉合作开发“东方树叶”安溪铁观音茶底,年供应量超千吨;华祥苑通过天猫旗舰店推出“冷泡茶液”系列,并与厦门航空合作定制空中茶饮,展现供应链服务能力。二是培育多元企业矩阵。龙头企业转型。八马茶业推出“小马茶趣”子品牌、华祥苑布局新零售,拓展高端茶饮场景。新兴品牌崛起。李陌茶专注“轻烘焙”乌龙茶,通过小红书营销走红,与本地工厂共建“共享车间”;柠檬茶仓整合全国茶叶品种,建设新式茶饮直播基地,推动产销对接模式创新。三是构建标准学术支撑。成立安溪县新茶饮产业链发展促进会,举办新式茶饮调制大赛、基底茶拼配大赛;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共建“中茶院新茶饮原料茶研究中心”,作为中国乌龙茶产业研究院重要分支,形成“产研用”协同创新格局。
三、深化三产融合,拓展茶产业增值空间。一是电商赋能拓宽销售渠道。茶叶网络零售额从2012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0.2亿元,增长6.5倍。李陌茶网络销售突破3亿元,和平茶叶等10家企业(团队)超1亿元;现有带货主播超250人,年直播场次超4.5万场,构建“线上平台+直播带货”的新零售格局。二是跨境服务探索出海路径。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八马茶业、李陌茶业等通过海外华人社区试点新茶饮产品出海;借助区位优势加强与台资企业技术合作,天福茗茶在安溪设立加工厂,将台湾冻顶乌龙工艺与安溪茶结合,开发“芝士茶粉”等新饮原料,推动两岸茶技术融合与产品创新。三是文旅融合激活消费场景。开发茶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打造“茶旅融合”示范点,让游客体验从茶园采摘到新茶饮制作的全过程,形成“观光-体验-消费”闭环,推动茶产业从单一销售向“文化+体验+消费”多元模式升级。
下一步,安溪县将持续深化新茶饮原料标准化建设,推动“数字茶园”与智能加工深度融合,拓展跨境电商与文旅消费场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茶饮产业集群,为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安溪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