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15-0101-2022-00090
    • 备注/文号:安教〔2022〕145号
    • 发布机构:安溪县教育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10-09
    安溪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2-10-21 16:01

    各中学、中(职)专学校、中心学校、县直小学、民办学校:

    为切实提高我县“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成效,全面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现就进一步深化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推动以“六个一”为抓手的劳动教育纵深开展

    各校要认真贯彻《安溪县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六个一”(一个主题、一处场所、一套手册、一队导师、一批小能手、每周至少一课时)工作任务,谋划每学期的工作思路及具体举措,明确目标责任,强化落实跟踪。

    针对劳动教育启动以来,学校存在思路不清、工作不实、深度不够等问题,各校要对标找差、强弱补短,寻找符合校情和区域实际的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突破口,夯实组织、时间、师资、资源、激励等要素保障,结合学情、校情和地域特色,在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开拓创新,确保全员、全程、全方位推动劳动教育纵深开展。

    二、推动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融合并进

    1.行思结合以劳树德。各校要提升站位、拓宽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各类节假日、纪念日,以多维度的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卫生清洁、手工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类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并通过朗诵、讲故事、征文、主题班团(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在悟中创,在劳动教育中传承“勤劳、吃苦、节俭、感恩、协作、分享、孝敬”等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独立自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意志坚强等优秀品质。要将劳动教育活动与学校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科技节、社团展示等常规活动有机结合,在学校常规活动中增加劳动项目,为学生享受劳动教育乐趣、展示劳动教育成果搭建多元平台。

    2.手脑并用以劳增智。劳动课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校要紧密围绕学校设置的劳动教育项目,开展各式各样的探究性、项目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和课题研究,从活动中探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在运用深化理论知识中培养生活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具身”体验以劳强体。各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开展保洁、烹饪、护理、木工、家具、电器维修、种植、养殖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通过各类实践体验活动,消除学生学习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4.动静齐驱以劳育美。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各校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支点作用,开展如藤艺、铁艺、竹艺、陶艺、纸艺、布艺、面点制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剪纸、书画、摄影、舞蹈及艺术作品和微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劳动美”展示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动静结合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欣赏美、体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三、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体系联结渗透

    1.全员参与开发资源。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各校要建立由劳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教师组成的集备组,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共研劳动课程融入其他学科的方式、内容。要强化“每个学科教师都是劳动教育的专任教师”意识,找准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系统开发与各学科教育相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群。

    2.多点切入凸显成效。各校要从日常课程教学、生产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多维度推动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相互联接、相互渗透,实现劳动课与其他课程的“同频共振”。既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劳动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好学科知识的兴趣;又能达到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等教育目的。

    3.挖掘拓展做深做细。各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校本化选修课程、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如通过开设家政、糕点制作、园艺、生态环境调查实验、技能实操、机器人设计等实践类拓展课程,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提升劳动技能,多角度全方位深化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家长学校作用,开展亲子同劳动主题活动,引导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

    四、推动构建劳动教育落实落细的长效机制

    1.细化清单管理。小学、初中、高中、职校不同学段的学校要结合各自学生实际、学科课程设置及地域师资状况,开发系列专题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小学侧重劳动习惯养成,初中侧重劳动技能培养,高中侧重劳动实践与创新。要形成年级、班级劳动教育融合课程清单,分学期、分周次科学安排“进阶式”教育目标任务和课时计划,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参加。

    2.落实刚性课时。各校要根据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注重课内外结合,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可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要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周(日)活动,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一周设为劳动实践周,每月确定一天设为劳动日。

    3.完善评价机制。各校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及劳动技能小达人评选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同时,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完善评价方式、手段。

    4.强化保障推进。校长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组织、协调与管理;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制定本校实施方案、每学期教学计划、评价方案;要加强统筹安排,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县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强化日常跟踪管理;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优秀课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优秀案例库;适时培育一批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并“以奖代补”激励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大对劳动教育典型示范学校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安溪县教育局

    2022109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