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15-0101-2025-00071
    • 备注/文号:安教函〔2025〕71号
    • 发布机构:安溪县教育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28
    关于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37号建议的答复函
    时间:2025-06-08 00:28

    章梅英等3位代表:

    《关于构建更合理乡村教师流动机制,助力乡村振兴与教育优先发展的建议》(第013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是立国之本、兴邦之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乡村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发展的“神经末梢”,始终是夯实教育根基的核心支撑。近年来,我县坚持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聚焦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通过多元纳新补缺、完善交流机制、保障教师待遇、提升办学条件等措施,持续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构建更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以回应人民群众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殷切期盼。

    一是多元纳新补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根据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编制、结构等实际情况,通过全省统招、专项招聘(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省内应届本科优秀师范生、部属师范院校本科生)等方式,吸纳选拔优秀毕业生来安从教,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2022年以来,全县招聘新任教师1402名,乡村学校倾斜分配786名,补充数占全县的56.06%,其中感德辖区分配49名,区域教师队伍力量得到有效的补充。截止2024年12月,感德辖区核编数为292名,实际在编教职工347名,属于富余状态,其中心理、美术、英语等学科师资情况余缺相当。今年,全省统招新教师229名,计划安排给感德辖区10名(含英语2名、美术1名),占今年新教师招聘总数的4.3%,届时将进一步充实感德辖区师资。

    二是完善交流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坚持“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照顾困难,控制流出;着眼长远,培养梯队;规范管理,激发活力”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完善教师交流常态化机制,促进教职工科学合理流动。引导、鼓励教职工由城区向乡村,同区域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外安溪向内安溪学校流动,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近3年来,全县交流教师1052人次、骨干教师195人次,教师交流人数占应交流总数的13.73%,骨干教师交流人数占应交流人数的20.44%。2024年,有9名城区及外安溪学校教师到内安溪偏远乡镇特岗支教、21名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140名乡村教师到城区跟班学习,通过特岗、跟班学习、支教等交流方式,稳妥推进城乡、校际之间教师合理流动,激发乡村教师队伍活力。

    三是保障教师待遇,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多措并举鼓励教师留在乡镇,为乡镇服务,让乡村教师工作有奔头,生活更幸福。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全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制定各项保障机制,有效保障乡村教师工资待遇。2024年度,安溪县中小学教师年人均工资142771元,略高于普通公务员年人均工资约5154元。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村教师每人平均不低于500元/月,最边远学校教师可补助1200元/月;发放乡镇教师工作补贴,根据乡镇离城路程等情况,分200元、400元两类标准发放,乡镇工作累计满20年的从次年1月起每月可增发100元。职称评审时,乡村学校教师单独评审,且在论文、课题、公开课等方面降低要求;对任教累计满25年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已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一律予以直接聘任,不占核准岗位数,2024年度直聘高级 1人、中级33人。新一批名优培养对象向乡村倾斜,“十四五”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名额乡村占比60%,感德辖区有23名教师确定为“十四五”县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占到全县的4.7%,位居24个乡镇中前列。

    四是提升办学条件,夯实乡村教育根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安溪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和安溪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及乡镇寄宿制学校专项规划,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近3年来,累计投入7930万(2022年2950万、2023年2930万、2024年2050万)改善乡村学校附属设施、生活设施、旧教学楼修缮、电力线路改造、中小学运动场、新校建设等,其中,2022年投入15万元用于霞春中学旧教学楼电力线路改造,2023年投入50元用于感德中心五甲小学运动场改造、硬化以及附属工程。同时为确保办学规模较小的乡村中小学校能正常运转,对不足100人的小学按100人核拨生均公用经费,100人至199人的小学按200人核拨,不足300人的初中校按300人核拨外,并按每位寄宿生每年400元标准核拨经费用于学校改善住宿生活条件。

    由于县域内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教育的整体提升。下一步,我县将着力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建立健全教师扎根基层的长效保障体系,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协同配置步伐,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为安溪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苏杷木

    人:林宇鹏

    联系电话:23232412

    安溪县教育局

    2025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