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26-0101-2023-00045
    • 备注/文号:安农综〔2023〕45号
    • 发布机构:安溪县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3-27
    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深入开展茶业绿色高质高效管理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3-03-27 11:17
     安农综〔202345

    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深入开展茶业绿色高质高效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

    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加强茶业基础管理工作,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新格局,推进安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务

    ()生态茶园提升工程

    1.目标任务

    2023年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5万亩。

    2.技术措施

    (1)适度稀植。对于过度密植的茶园,应进行挖穴减株或整行挖除,株距达到30厘米以上、行距1.3米以上, 让茶树之间保持合理间隔,确保茶园通风透气,同时方便秋冬季进行土壤耕翻、有机肥料施用等农事耕作。

    (2)科学留高。对过度矮化的茶园,要倡导伏季休茶,对部分种植在陡坡地带的茶树实行“放养式”“野化”管理。

    (3)梯壁留草。对梯壁上旺盛的杂草应采用镰刀或割草机进行割除,并将收割的杂草覆盖在茶园行间,保持水土的同时又改良茶园土壤,严禁使用除草剂除草。

    (4)绿色防控。积极推广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建设茶园去化学农药智能虫害防治系统,综合应用声光电智能虫害系统防治、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农药无人机飞防等智能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防治茶树病虫害。

    (5)基地品牌建设。做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引导茶叶生产主体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培育全国名特新优农产品。

    ()茶园土壤改良工程

    1.目标任务

    2023年全县实施茶园土壤改良3万亩。

    2.技术措施

    (1)“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禁止使用叶面肥、除草剂,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茶++畜”模式。与规模养殖相配套,在茶叶集中产区依托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利用已建大型沼气设施,集中建设沼渣沼液输送相关设施,将沼渣沼液施于茶园,减少化肥的使用。

    (3)“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有条件的茶山可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技术,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推广有机水溶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4)“绿肥+酸化改良”模式。在水热条件适宜区域,在茶园间作绿肥作物,覆盖土壤,通过将绿肥翻压还田,压青后施入适当的腐熟剂、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从而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工程

    1.目标任务

    对县域现有82个茶树种质资源开展保护。建立安溪大叶乌龙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区,对保护区茶树进行提纯复壮;提升

    建设安溪凤山茶叶大观园种质资源圃。

    2.工作措施

    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所在乡镇人民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稳步、有序推进茶树种质资源保护。

    (1)落实保护地界。建设种质资源圃生物防治隔离区,保护区四周要有明显的界标,显眼处要设立保护标示牌,并标明保护区的名称、地点、面积、管护人等相关信息。

    (2)制定保护制度。严禁一切破坏种质资源环境、危害种质资源安全的行为,定期开展生化成份检测与分析。

    (3)指定专人管理。做好保护区内茶树管理,注重采养结合,促进茶树稳健生长

    (4)做好野生茶树管理。对乡镇有野生古茶树的,要做到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并重。严禁擅自砍伐、移植、运输野生古茶树;严禁对野生古茶树掘根、剥皮;严禁对野生古茶树使用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及其它有害物质;严禁农村放养马牛羊等牲口损毁野生古茶树以及其他危害野生古茶树的行为。

    ()十佳茶园和“金牌茶庄园”建设工程

    1.目标任务。开展十佳茶园和金牌茶庄园竞赛活动,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新业态,展示安溪茶业高端形象。

    2.实施重点。各乡镇按照参评条件(另行发文)推荐十佳茶园和金牌茶庄园参评单位。

    (1)十佳茶园评选。对参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茶园园貌状况,山水田园林路的整体规划,高标准茶园的建设,茶园生产管理工作水平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通过开展“十佳茶园”评选活动,展现安溪生态茶园的自然风貌、和谐景象,凸现安溪茶叶基地科学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安溪茶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安溪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金牌茶庄园评选。对照《福建省地方标准—茶庄园建设指南》(DB35/T 1857-2019),围绕建设“山最绿、水最清、园最美、茶最香、人最好”的最美茶庄园,突出“五比”(比生态成色、比景观成色、比文化成色、比创意成色、比服务成色),对茶庄园的生态风貌、建设品位、创新手笔、文化内涵、服务能力、品牌效应和市场效益,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

    ()茶叶技术能手培育工程

    1.目标任务

    在各茶叶主产乡镇举办茶王赛或制茶、审评、拼配、烘焙等技术大赛,评比表彰一大批涉茶技术能手,进一步形成“人人学茶、人人懂茶、人人讲茶、人人爱茶”的浓厚氛围。

    2.工作措施

    (1)举办茶王赛。各产茶乡镇政府,立足乡镇特色茶产业资源,鼓励联合企业按照《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举办安溪铁观音茶王赛的通知》(安茶委〔202113号)要求开展各类茶王赛,通过比赛推动茶商收购好茶,带动茶农制好茶,将制好茶、种好茶的理念从茶杯延伸至茶园。

    (2)举办茶叶技术大赛。各茶叶主产乡镇每年至少组织一场茶叶技术大赛,评选乡镇十佳技术能手,提振安溪茶叶制作人员信心,提高整体制茶水平。

    ()茶业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工程

    1.目标任务

    对标“四个最严”,以“补短板、防风险、强监管、守底线”为导向,坚持源头防控和流向追溯一起抓,安全底线与质量高线一起抓,责任落地和能力提升一起抓,问题查处和建章立制一起抓,持续保持我县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巩固提升国家农安县金字招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工作措施

    (1)强化并行制度。完善生产主体名录库,推动全县工商注册且在产的茶叶生产主体全部纳入福建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平台监管。严格落实五查”“四挂钩机制,做到乡镇每天线上巡查全覆盖,推动每家生产主体年平均赋码出证不少于20批次,平均每个涉农乡镇每年推动3家以上散户开具达标合格证。

    (2)强化质量监测。加大对我县茶叶类“二品一标”认证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源头快检筛查、风险监测排查和重点监督抽查力度。全县农产品定量检测计划达到1.6批次/千人,其中茶叶质量安全监测1486批次以上。

    (3)健全网格化监管。推动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全覆盖监管模式,配齐人员、配强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监管能力。强化村级队伍建设,每个村居至少配备一名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探索建立企业内控员、社会监督员队伍。

    (4)开展优标提质。推进茶叶生产“二品一标”提升工程,培育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品牌认证。强化证后监管、强化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内检员和生产管理技能培训。落实现场检查与年检相结合,提高产品续展率。

    ()涉茶生产投入品执法监管提升工程

    1.目标任务

    实施“治违禁促提升”行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从生产经营到使用全链条各环节的执法监管,严管重打,全力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2.工作重点。

    充分利用执法检查、执法抽检、暗查暗访、投诉举报等手段,认真摸排问题隐患,依法狠抓主体管理,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严把农业投入品使用关,严查违法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1.目标任务

    实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2800人;培育53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持续推进茶业万人培训;健全技艺传承发展、人才梯次培养机制。

    2.工作重点

    (1)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2800人,各乡镇要对标任务分解表切实做好生源组织工作,及时安排学员参训。

    (2)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在全县遴选530个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业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3)健全技艺传承发展机制。依托安溪铁观音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安溪铁观音大师沙龙活动。每位安溪铁观音大师、名匠,分别负责指导服务挂钩乡镇的技术技能大赛。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

    1.目标任务

    以各级示范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评选为载体,按照“资源整合、责任共担、互利合作”的原则,加强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建设,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产地利益共同体,提升合作社带动力,完善联农带农体制机制,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2.工作重点

    (1)开展示范评选。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示范社和家庭农场评选为契机,引导全县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自查自纠,进行规范化建设,破解合作社“小微”困局,提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2)构建利益联结。推动茶园合理流转,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有效打通茶园变资产的渠道。将增加茶农收入作为茶产业融合的重要目标,创新企农契约型、利益分红型、股份合作型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方式,促进茶农持续增收。

    二、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和涉茶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2.强化宣传引导。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事关安溪民生福祉,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强化协作合力。县直涉茶有关部门要积极深入乡村一线,抓宣传、抓示范、抓试点,加强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加强与上下左右的沟通、协调,构建多方协作、一线服务的工作机制。

    4.强化绩效考评。各乡镇应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梳理、及时部署,认真总结经验。茶园绿色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推广情况将作为绩效考评的内容给予应用。

     

    附件:安溪县2023年茶业绿色高质高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

     

     

    安溪县农业农村局

    2023327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安溪县2023年茶业绿色高质高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乡镇

    高标准生态茶园面积()

    土壤改良示范片面积()

    高素质农民培训()

    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个)

    1

    凤城镇

    16

    2

    参内镇

    100

    12

    3

    蓬莱镇

    1500

    900

    200

    24

    4

    湖头镇

    700

    450

    150

    30

    5

    官桥镇

    1000

    600

    200

    32

    6

    剑斗镇

    2600

    1550

    150

    24

    7

    城厢镇

    200

    100

    60

    32

    8

    金谷镇

    1800

    1000

    150

    16

    9

    龙门镇

    1000

    550

    200

    36

    10

    虎邱镇

    4600

    2750

    200

    24

    11

    芦田镇

    2500

    1500

    50

    12

    12

    感德镇

    5000

    3000

    200

    24

    13

    魁斗镇

    200

    150

    80

    20

    14

    白濑乡

    700

    500

    80

    8

    15

    湖上乡

    1500

    800

    80

    16

    16

    尚卿乡

    800

    500

    50

    24

    17

    大坪乡

    2500

    1550

    150

    12

    18

    西坪镇

    4600

    2800

    150

    48

    19

    龙涓乡

    5500

    3250

    150

    24

    20

    长卿镇

    4500

    2800

    50

    24

    21

    蓝田乡

    2300

    1350

    50

    16

    22

    祥华乡

    4500

    2800

    200

    20

    23

    桃舟乡

    1000

    500

    50

    16

    24

    福田乡

    1000

    600

    50

    20

    合计

    50000

    30000

    2800

    530

      

    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3327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