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35-0101-2022-00002
- 备注/文号:安市监〔2022〕10号
- 发布机构:安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2-24
系统各单位:
现将《安溪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2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安溪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
专项行动方案
按照全县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县市监局决定从即日至2023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标准化提升行动”)。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落实特种设备制造企业(以下简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提升制造企业安全管理为目标,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遏制较大、重特大特种设备事故,为我县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环境。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标准化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企业标准化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建立健全标准化常态化滚动提升工作机制,引导企业自觉开展标准化建设,实现特种设备制造规范化管理并建章立制,形成自主管理、持续改进的制造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控事故、保安全。
(二)阶段目标。2022年年底前,打造1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制造企业(见附1),全县100%完成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工作,并对前期开展标准化提升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长效机制滚动管理。
三、重点任务
(一)准确把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内容。各单位要督促指导辖区制造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自主创建(含自评)、自愿定级、自觉提升,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特种设备制造管理体系,实现特种设备制造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
(二)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单位要督促指导辖区制造企业按照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和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风险管控标准规范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各项要求,推动全员参与,自觉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和管控。
(三)指导建立完善制造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管理权责标准规范。各单位要督促指导制造企业,建立健全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岗位的职责标准、考核标准清单,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各自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科学修订制造安全管理标准,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巡查考核、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四)指导建立完善企业制造现场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各单位要督促指导制造企业围绕班组人员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生产工艺安全,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等要素对制造现场实施标准化规范管理,编制特种设备制造现场全过程管理标准规范;对于存在较大及以上作业风险的,应制定严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作业标准,确保各制造环节之间安全管控措施的有效衔接,提升企业特种设备制造全过程标准约束性。
(五)指导企业强化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标准的衔接。各单位要督促指导制造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制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装备配备标准规范,细化应急响应启动、先期处置措施、演练时限以及评估程序等内容,推动制造企业应急管理机制融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
(六)建立健全分级分类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各单位要总结辖区制造企业标准化创建、运行有关经验,督促指导制造企业制定检查清单、隐患清单、整改清单等“三张清单”,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按照“红(重大风险)、橙(较大风险)、黄(一般风险)、蓝(低风险)”确定企业制造安全风险等级、管控要素;推行制造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
四、实施步骤
(一)广泛发动,营造氛围(2022年2月底前)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工作专班,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凝聚共识,营造争先创优工作氛围;对辖区制造企业开展摸排,摸清制造企业基础条件。
(二)打造标杆,整体提升(2022年12月31日前)
县局组织辖区制造企业作为标杆企业培植试点对象,特安股联系省特检院泉州分院提供技术支撑,组织企业去泉州已创建的示范标杆企业学习,按照标准化内容建设规范实施创建、运行、提升试点工作,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示范标杆企业。纠正和自我完善制造企业标准“一企一策”工作,提高制造企业标准化运行水平,整体推动制造企业自主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三)建章立制,长效运行(2023年1月1日起)
各单位及时系统总结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工作经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标准化年度自评机制和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促进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并长效运行。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要将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作为强化制造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制造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的主要抓手,纳入当前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细化任务、狠抓落实、专班负责,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程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岗位、落到实处。要按照职责分工,定期深入标准化创建企业开展业务督导指导,敦促制造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强化业务培训。各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每年分期分批参加应急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标准化提升专题培训班,分级分类组织各级安全监管人员和制造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参加标准化提升业务培训,全面掌握标准化监管相关要求,深刻领悟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提高标准化提升能力和水平,增强制造企业自主提升能力。
(三)强化技术支撑。特安股要充分协调利用省特检院泉州分院提供技术支撑,配合市场监管所指导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方案制定、标准研究、评估论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融合,运用“一企一策”增强企业本质安全。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行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等内容,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讲座、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向制造企业宣讲标准化提升在特种设备制造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宣传推广一批在特种设备制造标准化提升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为全县标准化提升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关市场监管所要根据工作进度安排,每季度末、每年年底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送县局。
联系人:陈连城,联系电话:15905018008。
附件:1.安溪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标杆示范企业名单
2.安溪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领导
小组
3.安溪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评价细则(供参考)
附件1
安溪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建设
标杆示范企业名单
序号 |
企业名称 |
所在区域 |
企业类型 |
1 |
福建英格兰姆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
玉田开发区 |
压力管道元件 |
2 |
|
|
|
3 |
|
|
|
4 |
|
|
|
附件2
安溪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
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为加强全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县局决定成立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 长:许锦斌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杨文剑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蔡旭灿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
成 员:陈志忠 县市场监管局城厢镇市场监管所所长
陈连城 县市场监管局特安股股长
白超宇 县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
高剑锋 县市场监管局企业监管股股长
钟尔佳 县市场监管局质量标准计量管理股副股长
张阳川 县市场监管局计量所所长
殷伟东 县市场监管局特安股四级主任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挂靠在县局特安股,主任由陈连城兼任。
附件3
安溪县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评价细则
(压力管道元件)
单位名称(章) |
|
地 址 |
|
||||
单位负责人 |
|
联系电话 |
|
||||
许可证编号 |
|
范围、有效期 |
|
||||
判定 要素 |
评定细则 |
判定细则 |
标 准 分 |
自评分 |
考评分 |
||
一、目标职责 (40分) |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2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质量目标责任书,并予以考核。各级组织应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安全目标的有效完成。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二、制度化管理 (360分) |
1.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无超出许可范围制造的情况。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2.无涂改、转让或变相转让许可等现象。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3.未向非合法制造单位提供产品质量说明书、合格证或者产品铭牌的情况。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4.制造企业发生更名、产权变更、生产场地变更等、更换法定代表人、或者管理者代表等应当备案事项时,有及时备案。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5.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6.制定和完善各级组织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7.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与义务。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8.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予以奖惩。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9.按照《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TSG 07-2019)要求,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 |
符合:30分; 基本符合:10-25分; 不符合:0分。 |
30分 |
|
|
|||
10.材料验收、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理化试验由技术人员分工负责质量控制工作。 |
符合:30分; 基本符合:10-25分; 不符合:0分。 |
30分 |
|
|
|||
11.现有焊工持有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其数量及持证项目满足生产需要。 |
符合:40分; 基本符合:10-35分; 不符合:0分。 |
40分 |
|
|
|||
12.现有无损检测人员持有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其数量及持证项目满足生产需要。 |
符合:30分; 基本符合:10-25分; 不符合:0分。 |
30分 |
|
|
|||
13.现有理化试验人员和专职检验人员满足生产需要。 |
符合:30分; 基本符合:10-25分; 不符合:0分。 |
30分 |
|
|
|||
14.安全投入能满足企业基本安全生产条件要求。 |
符合:15分; 基本符合:5-12分; 不符合:0分。 |
15分 |
|
|
|||
15.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及时缴纳保险费用。 |
符合:15分; 基本符合:5-12分; 不符合:0分。 |
15分 |
|
|
|||
16.建立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及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获取、更新。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17.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18.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19.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20.每许可有效期内至少一次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三、教育培训 (50分) |
1.制订和严格执行安全、质量培训教育制度,保证安全质量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2.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档案。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3.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须取得有效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4.对从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规定的学时。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5.按有关规定,对新从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四、现场管理(410分) |
1.无损检测设备满足生产需要。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2.生产设备配置满足许可条件要求。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3.检验设备器具满足检验需要。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4.由本单位进行理化检测的,有相应的仪器设备。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5.焊接材料烘干设备满足生产需要。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6.焊材保管条件、原材料保管条件、外协件保管条件符合要求。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7.电气设备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带电部分,以及机械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设置保护罩或遮栏及警示标志。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8.重要场所应设置消防设备和器材。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9.防火设施和措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10.防雷设施和措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11.产品档案保管条件符合要求。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12.材料的保管和发放符合管理程序的规定,有相应的标识,具有可追溯性。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13.焊接材料的保管、发放、烘干和焊接工艺评定的控制符合焊接管理程序的规定。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14.在产品制造的各个工序,相关操作人员遵守工艺纪律。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15.理化性能试验等对外委托项目由合格的单位承担,委托过程控制符合管理程序的规定。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16.设备上的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在有效期内。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17.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质量记录用表卡。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18.设计文件与工艺齐全,设计修改文件(含材料代用)符合有关规定。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19.产品选用的材料正确,有符合要求的材料质量证明书。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20.焊接材料有质量证明书。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21.焊接工艺根据焊接工艺评定制定,产品按照焊接工艺施焊,施焊焊工有相应的资格。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2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要求,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比例和结果符合要求,返修焊缝的射线底片质量和评定结果正确。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23.按照检验工艺的要求进行了工序检查、水压试验、总体检验,有检验记录,检验项目齐全、检验结果判断正确。 |
符合:20分; 基本符合:5-15分; 不符合:0分。 |
20分 |
|
|
|||
24.出厂文件中包括产品质量证明书(含合格证)、使用说明,其内容齐全、正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25.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立特种设备检验(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使用登记档案,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26.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有完善的检测、监控措施。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五、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70分) |
1.制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标准规范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
符合:15分; 基本符合:5-12分; 不符合:0分。 |
15分 |
|
|
||
2.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各项要求 |
符合:15分; 基本符合:5-12分; 不符合:0分。 |
15分 |
|
|
|||
3.对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认定,制定隐患清单、整改清单,并落实整改的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 |
符合:40分; 基本符合:10-30分; 不符合:0分。 |
40分 |
|
|
|||
六、应急管理 (40分) |
1.制定防触电、高空坠落等各种事故以及制造过程中诱发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2.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生产规模较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3.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记录。 |
符合:10分; 基本符合:3-8分; 不符合:0分。 |
10分 |
|
|
|||
4.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
符合:5分; 基本符合:2-4分; 不符合:0分。 |
5分 |
|
|
|||
5.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
符合:5分; 基本符合:2-4分; 不符合:0分。 |
5分 |
|
|
|||
七、事故管理 (25分) |
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明确事故报告程序,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符合:5分; 基本符合:2-4分; 不符合:0分。 |
5分 |
|
|
||
2.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负责人直接指挥,积极组织抢救,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消防、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 |
符合:5分; 基本符合:2-4分; 不符合:0分。 |
5分 |
|
|
|||
3.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
符合:5分; 基本符合:2-4分; 不符合:0分。 |
5分 |
|
|
|||
4.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
符合:5分; 基本符合:2-4分; 不符合:0分。 |
5分 |
|
|
|||
5.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帐。 |
符合:5分; 基本符合:2-4分; 不符合:0分。 |
5分 |
|
|
|||
八、持续改进(15分) |
每年至少一次提出完善制造标准化的计划和措施。 |
符合:15分; 基本符合:5-12分; 不符合:0分。 |
15分 |
|
|
||
备注: 1.该考评细则供参考,具体以当地安办和应急部门要求为准; 2.考评分达到950分以上的,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为蓝(低风险),900-949分的,整体安全风险等级为黄(一般风险)850-899分的,整体安全风险等级为橙(较大风险),850分以下的,整体安全风险等级为红(重大风险)。 |
|||||||
考评组成员:
考评时间:
抄送:安溪县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