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19-0101-2023-00010
    • 发布机构:安溪县司法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5-25
    安溪县城厢镇:创“134”机制 建“城乡枫桥”
    时间:2023-05-25 11:25

      城厢镇地处安溪城乡结合部,总面积107.2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和7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3万多人,是安溪经济、商贸、教育和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的重镇,也是矛盾纠纷发生率高、治安形势最复杂的乡镇。

      近年来,城厢镇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立足辖区纠纷多元化、性质多样化、内容复杂化的特点,形成“13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2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97件,调解成功率99%。

      化零为整,组建1个“中心”

      整合资源。以综治中心为载体,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资源,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设置综合服务厅、信访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畅通途径。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综合协调室,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相结合,真正实现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完善机制。建立“首问责任制”,实行矛盾纠纷“周排查、旬报告、月研判”,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研究部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厚植优势,健全3级“网络”

      夯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桥头堡”,织密镇、村(社区)、网格三级“调解网络”,共设立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33个,配备调解员105名,专职调解员6名,专职网格员32名,兼职网格员32名。以基层网格为“前哨所”。推行“调解网格化”机制,督促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多收集社情民意,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至镇综治网格中心,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 以村级网络为“中转站”。村级网络主要负责调处日常矛盾纠纷,对群众的“矛盾”诉求第一时间上门调解,对较大的矛盾纠纷迅速响应、及时转派。以镇级网络为“终结站”。镇级网络主要负责调处较大矛盾和有可能引发重大治安事件的矛盾纠纷,对发现的较大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召集有关部门、律师、“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员进行会商研判、精准施策,合力化解。以“730”议事厅、民情茶室、信访评理室等为支撑,真正实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提质增效,强化4个“联动”

      村级联动。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前沿优势,根据“每户必进、人员必访、矛盾必调、实事必办”的总体要求,坚持全面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定期开展集中排查,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发现、有人受理、有人调处。公调联动。根据“有方案、有人员、有场所、有机制、有成效”的“五有”要求,进一步压实驻派出所调解员职责,提升“公调对接”质效。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今年来,168件“公调对接”案件均得到有效化解。 驻村联动。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一线优势,在进村入户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驻村干部成为干群关系的“润滑剂”、群众利益的“代言人”,让群众的“小事有人理,急事有人找,要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律所联动。联合城厢法律服务所、铭群律师事务所,切实发挥律师、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辅助作用,在特定时段安排1名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到综治中心值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依法及时调处矛盾纠纷。深化“法律顾问五在场”活动,引导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村居开展法律服务,促进源头治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