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15-0101-2025-00075
    • 备注/文号:安教函〔2025〕76号
    • 发布机构:安溪县教育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30
    关于县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130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6-10 09:56

    李娜峰委员:

    《关于构建安溪教育多元投入机制,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3413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培育高品质学校文化”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内涵、凝聚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聚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督促各校制定学校三年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学校凝练办学理念,完善校风、教风、学风体系,目前已实现全县学校办学章程全覆盖,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师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二是丰富文化活动。深化“双减”行动,每年举办县级校园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类展示、比赛活动,支持学校开展艺术展演、社团成果展示等活动。在全市率先整县域推行课间15分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投入阳光体育运动。同时,我县的劳动教育入选全国实验区,获评全国基础教育实践创新典型案例。三是深化人文教育。将茶文化、藤铁工艺等地方特色融入课程,开展各类科技文艺进校园活动,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以“一片茶叶”串联劳动教育,全县23万亩生态茶园成为天然课堂;用“一根藤条”传承工匠精神,藤铁工艺大师工作室年接待研学师生超万人次;让“一首茶歌”唱响文化自信,安溪高甲戏非遗传承人走进全县中小学。

    二、关于“提升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盘活全县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出台教育优秀人才引进措施,近5年全县公开招聘编制内教师1887名,其中专项招聘硕士研究生、公费师范生,优秀本科师范毕业生等优秀人才370名。同时,我们启动“安溪好先生·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评优评先激励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采用全员轮训、青蓝结对、名校跟岗、名师讲堂、磨题磨课等形式和载体,多措并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关于“重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的建议

    我县重视召开全县德育大会,引导学校坚决落实“双减”政策,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片面办学行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破除唯分数导向,推动学校修订评价标准,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纳入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兴趣与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体力和智力都获得充分发展。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家校社共同体等活动,引导家长“唯分数”“唯升学”观念,摒弃功利主义。同时,立足安溪实际,充分利用安溪的红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打造“红色大课堂”“绿色讲堂”,推动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引导学校开发红色、生态研学课程,形成“听党史、学党史、讲党史”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关于“完善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支撑”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实施城乡结对帮扶,依托“名优校+”教育共同体和“C9+”初中壮腰联盟、“总园+新园”办园体制、“名优园+分园”管理模式等载体,组织优质县城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同时借助“5G+专递课堂”载体,让乡村学校可以嫁接城区学校,乃至泉州五中、晋光小学等市直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以城带乡、资源互补、项目共建、教师交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主题研修、校际互访、研学实践、寒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实现抱团发展、协同进步,乡村学校质量稳步提升,从而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五、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议

    当前,我县正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方面,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工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围绕“拥抱人工智能 助推教育发展”主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依托“农信大讲堂”,或委托福建教育学院,分批分期全覆盖组织教职工,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培训。另一方面,依托“5G+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联研活动,推动优质校与农村校、薄弱校之间的线上教学、教研,加强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试点校、试点学科每周开展2-3次“5G+专递课堂”教学,其他学校、其他学科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的专递课堂教学,教研员通过线上“推门听课”模块进行听课评课,督促过程管理,着力提升“5G+专递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诚挚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领导署名:林境炎

    人:陈海清

    联系电话:23225581

    安溪县教育局

    2025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